<big id="1dwx1"><em id="1dwx1"></em></big>

        <th id="1dwx1"><video id="1dwx1"><span id="1dwx1"></span></video></th>
        健康農業 快樂生活
        Health & Happiness   
        當前位置: 首頁 > 新聞中心 > 企業動態

        打印本文              

            2019年11月9日,北京農機60周年紀念大會暨2019現代循環農業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,正大集團副總裁姚民仆先生在會議開幕式上發表了精彩的致辭?,F將精彩語錄分享給大家,看專家對農業發展的思考。
            今天來參加北京農機60周年紀念大會暨2019現代循環農業高峰論壇,我就想,在中國能生存60年的企業很少很少。我用四句話總結走過60年現在還活著的企業,就是,第一選擇大于努力,第二思路確定出路,第三觀念決定命運,第四夢想照亮人生。
            自1959年以來,北京農機走過輝煌的60周年。60年的風雨兼程,60年的卓越輝煌,老一輩的農機工作者開創了北京農業發展史上革命性的歷程,逐步在企業規模、產品品牌、技術實力、銷售網絡等方面成為農業行業的領先企業。北京農機的發展直接促進了農業生產方式的跨越,促進了設施農業的巨大進步,促進了綠色生態農業的發展,促進了技術創新與成果的轉化。我從事這個行業快40年了,借助這次論壇談談我對這個行業的一些看法,與大家一起分享。
            縱觀發達國家的農業發展軌跡,產業化是必經之路,從原料種植到飼料工藝,再轉向食品工業,從動物的能源轉向人類的能源,這是一個過程。農業產業化就像一個“金娃娃”,只要經營得當,從頭到腳都有錢賺,但抱緊它并不容易,要把各個環節銜接起來形成鏈條,必須有一個健全、高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。
            產業化也是一個美麗的陷阱,規?;荒艿韧诂F代化。規?;鞘侄?,現代化才是目的,如果把過去犧牲自然資源、污染環境為代價的“線性經濟”向“循環經濟”轉化,要靠農業現代化。實現農業現代化最重要的標志,就是用先進的生產手段和科學技術裝備農業,大幅度提高農業產量和農業勞動生產率。為此,必須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實行現代農業生產根本變革,必須加強企業合作,發揮各自優勢。
            幾代人十多億人的艱苦努力,一場貿易戰打起來,才發現農業仍然是我們的軟肋,一卡就卡脖子了。雖然從總體上解決吃飯的問題,但中國每人每年進口的糧食達200斤,還進口大量的豬肉棉花等農產品,中國每年進口的糧食1.3億噸,其中大豆是9700萬噸,占世界大豆出口量的64%。
            中國是農業大國,但不是農業強國。從諸多的報道中:一個中國的農民可以養活4個人,一個美國的農民可以養活100個人,一個德國的農民可以養活155個人,一個以色列的農民可以養活100個人,從這些數據中可以讀出,中國農業整體還是落后于歐美,想要迎頭趕上就需要進行兩個革命,一是革命性的科技,二是革命性的改革。透視國外革命性的科技改變農業的案例,我們可以尋找新農業的機會。
            新農業的發展要從消費需求出發,要消費者與大自然和諧統一。在消費升級時代,消費者對健康、安全、營養的農產品需求非常強烈,而且這也是我們消費者的痛點;通過降低成本,提高農民土地密集利用率來解決盈利的問題,農業經營者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新工具、新方法、新科技,需要農機現代化。依托龍頭企業和產業鏈核心企業,做強農業,做大加工業,做活農村服務業,實現一產接二連三,三產業聯動發展,打造出融合生產加工,生態旅游,金融服務,養老休閑等一體的復合型農業綜合體。
            我們認為,從1978年到2018年這40年是中國經濟上半場,中國經濟經過40年的高速發展,現在己經進入了“錢不好賺,老板不好當”的下半場。我們要靠“整合、創新”發展戰略,要靠精細化管理。
            打敗你的不是你的對手,不是同行,不是時代,而是你的思維。21世紀的思維是互聯網的思維,是平臺整合的思維,什么是平臺整合?我們都知道蘋果,市值萬億的蘋果公司就靠220家企業為它生產手機和電腦,靠1500家軟件開發商為它生產APP。未來企業只有一個出路就是平臺化,把做事往做局的方向升級,然后努力實現自己的“平臺化戰略”,要求我們企業輕資產、重市場,先做強后做大,未來公司最大的資產就是品牌。
            復雜的事情簡單做,你就是專家;簡單的事情重復做,你就是行家;重復的事情用心做,你就是贏家。
            未來的產業不再是封閉式的農牧養殖飼料企業和產業價值鏈,一定是跨界的、融合創新的產業生態鏈,是生態共生,打開邊界的。為生態鏈參與者賦能,使每一個生態鏈的參與者借助這個平臺,產生能力放大效應,從產品定義、研發、供應鏈、品牌營銷、渠道、資本,全部都按照平臺的要求和標準去做,這叫“不求資本所有,但求資本所用”,“不求人才所有,但求人才所用”。采用參股的方式、事業合伙的方式,將社會優秀的創業者整合到公司的平臺,與公司共同成長,將企業做成了“輕資產、重管理”的平臺。
            一個企業真正要實現平臺化管理,真的要實現生態化思維,就必須要重構組織和工人之間的關系,需要人才機制的創新,通過事業合伙機制去吸納更多的人才,通過事業合伙機制整合資本資源,整合人才資源。
            構建和架構生態工程,找到創新源點,首先回到四個問題。
            第一,增量在哪里?一定是合作雙方各自具備獨特的優勢,你們的優勢通過互補、融合,能產生更大的效益和增量,這樣才有增量的市場。
            第二,別人為什么要跟我合作?要把別人的訴求搞明白。不同的對象跟你合作,他們各自想要的價值是不一樣的,所以我們要搞清楚對方想要的是什么,要站在合伙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,養成生態思維、利他與共的共生思維。
            第三,別人跟我們合作怎么贏利?實施合作,你要先設一個機構,形成一個具體的合作方案。
            第四,我怎么贏利?
            以上這四個問題是有先后順序的,在這個思考過程中,一定要以生態化的思維方式,先想清楚怎么去幫別人賺錢,在想自己怎么去賺錢。
            沙子是廢物,水泥也是廢物,那么混在一起是混凝土,就是精品,是精品還是廢物不重要,跟誰做很重要。選擇大于努力,資源整合十分重要,選擇北京農機就是你正確的選擇。我們要知道,一個企業固步自封,只能玩有限的游戲。而善于將行業資源、社會的資源,甚至全球的資源整合起來,就可以創造無限的游戲,這就是“資源有限、利潤無限、價值無限”。
            借著這個會議的機會來共同探討、共同進步,加強企業合作,強化合作質量,我相信今后的中國農業、農機發展中,必然少不了北汽集團和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。
            無人能夠斷言,在復雜的環境中的企業,最終會走向哪里,但歷史不會回頭。
            無人能夠預測一個公司究竟有多少潛能未被激發,但驚喜總在想象之外。
            未來已來,唯變不變。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我國正處于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,讓我們擁抱變化,用生態共生的思維,平臺化的組織和事業合伙機制去創新成長。
           
        走過一個甲子的北京農機,秉承“重感情 講誠信 求創新 有能力”的企業價值觀,誠摯希望與各位同仁合作,搭建農業發展的平臺。

          <big id="1dwx1"><em id="1dwx1"></em></big>

            <th id="1dwx1"><video id="1dwx1"><span id="1dwx1"></span></video></th>
            午夜福利视频无码